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南庙试策五道 其三 第三道 北宋 · 程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五
问:官之有属,犹身之有臂,臂之有指也。
自建官以来,未有无属焉者也。
举今之官,则治其小者有属,治其大者无属。
外郡县,内群有司,此治其小者。
内公府,外刺部,此治其大者。
治其小,且有属;
治其大,乃无属;
何其重轻劳佚之不侔哉?
岂因其故常而恬莫之举欤?
抑举之未见其益欤?
刺部之属,向尝增之,直与其长等尔,非所谓属也。
公府之属,今或存之,直他官而已,非所谓属也。
请悉陈前古治大有属之法,可施于今者,皆何名?
何选?
何职?
古何以有,而今何以无?
古何以可,而今何以不可?
详之于说,以究当今之便。
对:窃观治天下之道,如构室焉,其大者栋也,梁也。
栋梁岂能独立哉?
其所与相助而承上者,榱桷也。
置官亦如是矣。
古之三公之府,诸侯郡国各有其属,以成其政,后世改易不常。
今则外之一郡一邑,内之一官一局,各有属焉。
至于公府机务之烦,外台刺举之重,则反无之。
此诚小大重轻之贸焉,非必谓无益而莫之为也,直因循故常未之更尔。
向者漕计之司,尝为之置副矣,副则职亚其长者也。
其下亦尝创宾从之名者矣,是亦其属也,第旋去之耳。
近世宰相之官,兼门下之目,则府以其省名矣。
今其属者,乃省官尔,非丞相之属。
策谓前古治大有属之法可施于今者,则周冢宰之职有小宰焉,小宰之下皆其属也。
其馀五官亦各有属焉,然其爵位有尊卑之差矣
外则牧伯之国,今刺举之任也,其属则其臣尔。
汉之三公,府则有长史司直焉,东曹西曹之掾焉;
内则御史,外则刺部,亦各自用其吏为掾属。
其选之之道,则周六官以下,其属皆命于天子;
牧伯之臣,则其卿而下,其君选于其国尔。
汉之三公开府辟召;
唐之藩镇,亦自荐延。
其位其职,则系其长之所任而分治之耳。
今公府任其小事者非无也,直无若三公之孤,六卿之丞,共其事者尔。
其治文书、掌劳役者备矣,其职亦几矣。
茍欲慎其选,清其流,而易其官之名,则可矣。
若欲夫预闻政事,则贤明之佐,谟谋于庙堂之上,又何细吏之閒焉?
若夫刺举之属,则在选任之尔。
谨对。
白鹿书院黄堂长去私文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复斋集》卷一八
某先公正献分阃江右,实淳熙之五祀。
朱文公先生以书见属,谓江右旧多文士,而近岁以来,行谊志节之有闻者,亦彬彬焉数辈,俾先公取其彊明行正直者以自辅,而表其笃厚廉退者以厉世。
是时已知临川多君子,而未见所谓卓尔闻道之懿,厥后如君,从学文公,刻意励志,取友必端,讲学必至。
黄先生每称学者,则以君为敬畏。
白鹿之师,必君选寘。
有德有言,后进所企。
右史真侯,潭湘是帅,岳鹿谋师,以礼招致。
中道而殁,学者丧气,何吾党之甚衰,而斯道之多踬耶!
某忝交游八年,每教诲,谓大节粗知所向,而事之小者率多乖戾。
退自修省,惟惕惟悸。
书犹未报,讣已倏至。
感伤训言,潸然出涕,一觞致奠,歆此诚意。
书怀寄唐工部980年 北宋 · 寇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
不才曾忝吾君选,紫殿科名志已酬。
孤立敢言逾素分,高吟深愧预清流。
西风独见江蓠暮,红叶还思苑树
多谢明公知贱节,每贻清句缓(集本作慰)牢愁。
代回胡提举楶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六、《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六、《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四
䜣合守符,载驰使节。
田里之无愁恨,已茂民庸;
原隰之有光华,宜膺君选
恭惟某官器资凝远,德履端深。
寒露,置玉壶,挠而不浊;
怀连城,佩宝璐,即之也温。
有华左轓,详试右翊。
歛严濑钓竿之手,将赋归来
武夷粟粒之牙,犹烦料理。
龙光甚渥,牡辔如濡。
君乘使者车,民知免矣;
诏诣行在所,予日望之。
方欲通咫尺之书,乃先勤四六之惠。
某老未得谢,命作纳言
不善斲而汗颜,稍麾即去;
望持斧之直指,更勉其驱。
寄贺故人新受河间学职 明 · 杨循吉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别君无几闻君选,知在河间更喜欢。
花绕郡城皆芡,味多乡物是鱼鳗。
在京故旧通书易,按部尊官责礼难。
请得俸粮休别用,多抄经籍老来看。
题何大参菊花图卷子 明 · 祝允明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八十九 花卉类
花有仙灵笔有神,化权终不在阳春。
一般秋色成千品,前度桃花却后尘。
谁信珠玑颜色好,独怜霜雪性情亲。
诗万首从君选,未必微篇愧古人。
陈平甫墓志铭 南宋 · 赵汝腾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一、《庸斋集》卷六
予少从先君子太中宦游湖湘,时外大祖莆田陈丞相正献公之从子审为船场,嗜书博古,与众落落。
太中每指谓予曰:「此尔母之从伯父,才高志介,而不偶于时,小子识之」。
后十五年,予客行都,识船场之子平甫
又六年,与都讲杨君复皆客予,寓寺钟山,相与为忘年交。
平甫,予再从舅,情好尤稔,每青灯相对,商国史至夜分。
既而予去,为金陵征吏,宦于朝。
平甫老于闽,不出。
其后予持宪节江左,时汤国正中、家著作郎𢴍、陈架阁高子、汤史校汉、饶都讲鲁,老成名俊皆在,或贻书,或命驾,谈辨名理终日,甚思欲一屈吾平甫,不果。
未几改守金华
平甫之子君选泣血走书来请平甫志铭。
予始而愕,中而悲,末而悽惋,不得与平甫一盍簪也。
又六年归里,君选偕弟璪,凡三岁而三自莆阳至,请益力,遂为之属笔。
谨按平甫字也,名均
太师、冀国公诜,其曾祖也。
朝奉大夫正卿,其祖也。
少力学,请乡举,益刻厉自奋。
中年慕尚义理之学。
正献公丞相长子参议实有东汉陈太丘之风,次子匠监守、次子承事定,皆从文公游,而承事尤力于学,早卒。
其次子寺丞宓,师黄文肃公干,尚友潘君柄。
平甫濡染家世,见闻日久,又周旋寺丞之侧,时时亲炙潘君,故于义利理欲之际尤别白。
寺丞嘉定乙亥丙子间,立朝有直声,多平甫赞之,人谓平甫寺丞田承君
方弥远擅国,以爵禄柔天下士夫,能言者极少。
寺丞持孤喙,婴群锋,都曹胡矩、薛极辈力挤之,弥远亦欲害之,赖宁皇容受不敢。
寺丞戴宁皇如天之恩,甲申闻遗诏,呜咽流涕,不胜攀龙髯之痛。
力祈谢事,不得请,改除广东宪,不就。
平甫寺丞志好埙篪,当对大廷,亦辞太学归里。
著《皇朝举要》、《备要》二书,效朱文公《通鉴纲目》书法。
端平初郑元枢性之为之奏闻,有旨令送上官
郡将杨梦信至其家索之,平甫辞,强之,自携藁至郡,郡闻于连帅,录以进。
既而旌以官,辞不受,只称前太学生
人谓寺丞、平甫彷佛汉疏广、受父子气象。
其后郡将杨编修栋下车首访平甫,起以仪乡泮。
力辞不获,深衣大带,从杨编修一至。
平甫周旋郑元枢之门凡三十年,著书多资其力,成名亦阶之。
暮年勉为一出,卒于三山,年七十一。
待子至而殓,六日,容色如生。
元枢极力周其身后。
平甫为人淳笃清苦,闻义必为,嗜学不倦,自号纯斋
或谓寺丞以纨裤膏粱而植立易,平甫以韦布空乏而植立难。
虽然,是以迹论二人,笃志于善则同也。
配薛氏,先平甫殁。
合葬于莆田县山之原。
男三人:长君选,国子进士
次璪,国子进士
次琬。
女三人:长适留寀,次适郑一龙,次适留
孙男三人:必学、必达、必强。
予尝状寺丞之行矣!
平甫能无铭乎!
铭曰:
士而成名,岂必公卿。
予谓平甫,可书汗青。
铭之匪私,以劝义荣
有过其乡,当式其茔。